植物微体遗存揭示的内蒙古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陶鬲功能及古人植物资源利用策略
ID:1190
View Protection:PRIVATE
Updated Time:2023-04-09 21:39:05 Hits:353
Oral Presentation
Abstract
内蒙古赤峰地区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约3900~3400 BP)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主流文化面貌是以鬲为主的三足系统陶器。陶鬲与先民饮食活动密切相关,对陶鬲功能的研究可以为古人类食谱和植物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实物资料。但是,目前对赤峰地区陶鬲的研究多侧重于文化分期和谱系源流,对其功能的分析还缺少直接证据。本研究对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6处遗址的10件陶鬲鬲足表层残留物进行了淀粉粒、植硅体和微炭屑分析,结果表明淀粉粒主要来自粟(Setaria italica)和黍(Panicum miliaceum)等粟类作物(85.71%)、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12.78%)及少量块根块茎类植物(1.50%);植硅体主要来自黍亚科(Panicoideae)和早熟禾亚科(Pooideae)植物,粟、黍稃壳的植硅体类型占比6.19%;微炭屑主要来自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植物微体遗存证据共同表明粟、黍在该区先民的植物资源利用中占据主要地位。此外,陶鬲表层残留物中发现的111颗具有损伤特征的淀粉粒,与炊煮模拟实验中的糊化淀粉粒特征一致,以及陶器外壁发现的燃料未充分燃烧留存的微炭屑,表明陶鬲与炊煮谷物有关。本研究为探讨内蒙古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陶鬲的功能及古人的植物资源利用策略提供了直接证据,深化了对该区先民生计模式和早期青铜文明发展的社会背景的理解。
Keywords
赤峰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青铜文明;陶鬲功能;植物资源利用;淀粉粒;植硅体;微炭屑
Submission Author
马志坤
西北大学
刘舒
西北大学
贾鑫
南京师范大学
孙永刚
赤峰学院
杨晓燕
兰州大学
Subm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