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地区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 (4000-2300BP)大麦和小麦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素分析
ID:1199 View Protection:PRIVATE Updated Time:2023-04-25 15:35:32 Hits:361 快闪报告

Start Time:2023-05-08 11:48(Asia/Shanghai)

Duration:3min

Session: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1C-41C-4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Presentation File

Tips: This is a private file. You can not access it.

Abstract
中国西北甘青地区一直是东西方人群迁徙与融合、文明交汇与互动的重要通道。文化交流伴随着农作物的传播与交换,在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食物全球化”过程中麦类作物的传播和利用逐步改变了甘青地区先民以粟(Setaria italica)和黍(Panicum milliaceum)为主的旱作农业结构,所以甘青地区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是研究麦类作物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的关键区域和时期。目前,随着甘青地区史前植物遗存资料的积累,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先民农业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策略等,对于原产于西亚地区的麦类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探索较少。本文以甘青地区的青海省西宁市下孙家寨遗址的大麦(Hordeum vulgare)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遗存作为切入点,结合甘青地区65处出土大麦(39处)和小麦(26处)遗址点信息及麦类作物直接测年数据,采用ArcGIS软件中的IDW反距离权重和欧氏距离分析方法对遗址时空分布特征、海拔高度以及现存周边河流的远近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距今4000年,大麦和小麦几乎同时进入甘青地区东部的河西走廊中部,至距今3200年,大麦和小麦扩张至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以及青海湖附近;距今3200~2300年期间,大麦和小麦继续往水热条件较好的南部传播,主要分布在河湟谷地和渭河流域,小部分扩张至西部绿洲,但相较于小麦,环境适应性好的大麦分布范围更大。2)距今4000~2300年左右,甘青地区大麦和小麦遗存距离河流距离约为8km,相差300m左右;海拔高度处于3500~1200m,但平均海拔高度相差约200米。综合考古年代、海拔高度及距离河流的远近等资料,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大麦和小麦在甘青地区主要沿河流进行传播,分4000-3600,3600-3200和3200-2300 cal. a B.P.三个阶段分布于河西走廊、河湟谷地和青海湖附近、河湟谷地和渭河流域,但两者传播呈现年代、海拔高度和河流距离的差异性,这可能与大麦的环境耐受性更强有关。本研究为研究甘青地区古代大麦和小麦的空间分布、传播路线及其社会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资料。
Keywords
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甘青地区,麦类遗存,海拔高度、河流
Speaker
易璇
西北大学

Submission Author
马志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易璇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Submit Comment
Verify Code Change Another
All Comments
Important Date
  • Conference Date

    May 05

    2023

    to

    May 08

    2023

  • Mar 31 2023

    Draft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 May 25 2023

    Registration deadline

Sponsored By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Organized By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ontact Information
Previous Con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