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人类活动对植被不同层次的影响---以浙江为例
ID:1200 View Protection:PRIVATE Updated Time:2023-04-09 21:39:44 Hits:339 快闪报告

Start Time:2023-05-08 11:51(Asia/Shanghai)

Duration:3min

Session: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1C-41C-4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No files

Abstract
全新世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其对自然植被的干扰和改造也逐渐加深,在部分地区已然成为引起植被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考古结果证实,浙江地区在过去1万年间存在连续的文化序列,但全新世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尚不明确。本文收集、整理了浙江地区共40个样点的全新世孢粉记录,按照有无史前文化的发生将其分为遗址、遗址周边和自然三类数据,尝试从物种成分变化、群落组成变化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面揭示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为现代区域植被的形成提高新的认识。
首先,利用RRatepol程序包计算了各个样点的植被变化速率(Rate–of–Change, RoC)。结果显示,在文化遗址,全新世RoC变化幅度较大且波动频繁,9000–3000 cal yr BP期间整体呈增加趋势;遗址周边的RoC变化幅度介于遗址和自然点位之间,在3000 cal yr BP之后呈现迅速增加;自然点的全新世RoC变幅最小且较为稳定,在2000 cal yr BP后才出现明显升高。全新世期间人类活动引起的局部植被变化速率可能是自然植被变化的2至3倍,并且在3000 cal yr BP后,人类活动对浙江古植被影响的空间范围开始明显扩张。
其次,以遗址及周边钻孔的禾本科稻属植物花粉为基础,计算了不同花粉类型与其距离。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对木本、蕨类和草本植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木本植物与稻属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草本如禾本科、十字花科等存在正相关性,与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农业发展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一致;人类活动对植物物种组成的改变还受到区域环境变化过程以及部分选择性培育的影响。
其次,使用孢粉生物群区化方法(Biomisation)重建了古植被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变化与自然植被变化存在一定的背离,新石器时代毁林开荒和种植农业的发展导致了浙江地区植被景观的破碎化。遗址点的生物群区停留时间明显低于遗址周边及自然点,说明全新世人类活动加速了区域植被成分变化的同时,也导致了植被生态系统的弹性和恢复力显著降低。
最后,从孢粉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角度,对全新世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人类活动的介入或加强,孢粉丰富度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过程,尤其是在晚全新世降低最为明显。人类活动对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的影响存较为复杂,遗址点在河姆渡-良渚文化阶段较高,而周边点位的植物功能多样性则持续降低,可能与人类活动方式和范围有关。
从古生态学和长期人地关系演变的视角来看,具有悠久璀璨文明的地区,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变化具有复杂的影响,现代植被格局和组成是人类长期干扰的产物。在现代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践中,面临植被保护和恢复等问题时,则必须考虑长期的人类干扰历史以及植被变化历史格局的潜在影响。
 
Keywords
孢粉,浙江,全新世,植被变化,人类活动
Speaker
李凯
浙江师范大学

Submission Author
李凯 浙江师范大学
Submit Comment
Verify Code Change Another
All Comments
Important Date
  • Conference Date

    May 05

    2023

    to

    May 08

    2023

  • Mar 31 2023

    Draft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 May 25 2023

    Registration deadline

Sponsored By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Organized By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ontact Information
Previous Con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