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隆卡考古遗址单颗粒钾长石pIRIR定年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季风、漫滩洪水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ID:1290
View Protection:PRIVATE
Updated Time:2023-04-09 22:45:52 Hits:376
Oral Presentation
Abstract
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洪灾频率增加,影响了河流流域数百万人的生活。由于缺乏洪水沉积的可靠年代学,长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及其相关洪灾频率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上游沙隆卡考古遗址(SLK20)的河流-古土壤序列进行了14C测年、单颗粒石英光释光测年和单颗粒钾长石pIRIR测年(pIR50IR170,pIR200IR290)。该遗址发掘了旧石器、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文化层。通过释光特性分析以及石英光释光年龄、钾长石pIRIR年龄和14C年龄的交叉比较,验证了单颗粒石英光释光年龄和钾长石pIRIR年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单颗粒钾长石pIR50IR170的最小年龄模型(MAM)可用于全新世不完全晒退的河流沉积的年代测定。基于年龄-深度模型以及SLK20遗址的粒度和磁化率的气候代用指标表明,在9.9 - 9.1、∼8.0、7.6 - 6.3、5.0 -3.4 kyr BP时期黄河漫滩洪水增加,在这些时期之间,黄河漫滩洪水减少,古土壤发育。在古土壤发育时期,SLK20遗址在∼8.1、∼7.8、6.3 - 5.0和3.5 - 2.0 kyr BP时期出现文化层,表明有人类活动。东亚夏季风(EASM)强度的变化导致SLK20遗址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人类定居。全新世中期EASM降水变化引起的洪水事件显著影响了SLK20遗址的人类定居。在全新世中期至晚期,随着东亚夏季风在该地区的减弱,生存策略的改善可能主导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人类定居。
Keywords
单颗粒钾长石pIRIR测年,14C测年,考古遗址,人类活动,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
Submission Author
王懿萱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李国强
兰州大学
Submi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