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盆地第四纪以来孢粉记录的古环境演化特征
ID:1291 View Protection:PRIVATE Updated Time:2023-04-09 22:45:52 Hits:359 Oral Presentation

Start Time:2023-05-07 08:39(Asia/Shanghai)

Duration:10min

Session:1C 1C、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 1C-21C-2 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No files

Abstract
武威盆地作为祁连山山前断陷盆地,处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交汇地带,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同时该地区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环境演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记录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本研究选取了WV3钻孔中的104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钻孔深度为207.84m,古地磁确定的钻孔时间容量约为2.441Ma样品的时间分辨率平均约为17400a。本文通过将沉积地层与孢粉组合对比研究,重建了武威盆地第四纪以来的古植被演化序列,并推断该时期的古环境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44-2.15Ma沉积环境较稳定,沉积物以细颗粒为主,A/C较整个岩芯而言变化幅度较小,且榆属、毛茛科花粉百分比较高,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气候总体较为温暖湿润;2.15-0.82Ma,沉积物经历了多次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且A/C波动幅度较上一阶段明显增大,反映了暖湿、冷干交替变化的气候特征,但1.19-0.82Ma期间,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较多,且这一阶段的A/C值和乔木花粉百分比都处于整个序列最高值,因此该阶段气候应为整个岩芯最温暖湿润的时期;0.82-0.25Ma为连续的砾石堆积,孢粉浓度较高且与A/C值呈现明显的反相关,反应当时构造活动强烈,地壳抬升,坡度加大,河流搬运作用增强;0.25-0.03Ma期间,出现粗、细颗粒物质互层现象,A/C值和云杉属花粉百分比出现剧烈波动,波动幅度达到钻孔最大值,表明此阶段冷暖干湿等气候特点交替出现,环境变化明显;0.03Ma以来,主要以细颗粒沉积为主,孢粉浓度达到整个序列的最大值,菊科、禾本科、莎草科植物花粉百分比较高,指示该时期气候较为暖湿,比较适宜植被生长。
Keywords
第四纪,孢粉,沉积地层,武威盆地
Speaker
程馨琳
首都师范大学

Submission Author
程馨琳 首都师范大学
王均平 首都师范大学
Submit Comment
Verify Code Change Another
All Comments
Important Date
  • Conference Date

    May 05

    2023

    to

    May 08

    2023

  • Mar 31 2023

    Draft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 May 25 2023

    Registration deadline

Sponsored By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Organized By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ontact Information
Previous Con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