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for paper 〔OPEN〕

My Submissions

Registration 〔OPEN〕

My tickets

〔CLOSED〕
Introduction

一、会议背景

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行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建筑行业要以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动力,大幅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努力服务于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

因此,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领域先进材料、创新结构、前沿工艺与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的应用,促进科研和教学、设计、生产、施工、检测与质量监督等环节的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发展,适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立100周年,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东南大学和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承办的“第11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暨第22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第14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拟于2023年9月16日至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

本次大会以“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结构与技术装备的创新发展——低碳、耐久与韧性”为主题,拟将邀请主管部门领导、院士、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内权威分享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领域最新研究和实践结果。欢迎全国相关行业的主管领导、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报名参会,投稿,并申请报告交流。

二、会议主题

大会拟设立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的创新、应用与展望;

2 纤维材料与纤维混凝土(FRC/ECC/RPC/UHPC/FRP等)的研究进展;

3 预制(预应力)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与结构设计、施工及典型工程案例分享;

4 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施工与应用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

5 3D打印混凝土材料、技术与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展望;

6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锚固的理论与工艺;

7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监测、评估与加固技术;

8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机理、检测与防护、以及全寿命周期评价;

9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标准体系、标准技术和标准规范研讨;

10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相关新仪器、新装备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三、会议日程

报到时间:2023年9月16日

会议时间:2022年9月17-18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四、联系方式

混凝土耐久性会议:

刘艳霞(13693128076) 纪国晋(13681360636)

东南大学:

张雨(18795860365) 宋守坛(13605167197)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

徐福泉(13311188618) 韦庆东(13811926168)

工程无损检测会议:

仇新刚(13510321771) 周梦雨(18180985166 )

五、会期展示

大会将安排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展示,展示内容由北京智瑞行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共同征集。

展示联系人:韦庆东(13811926168)

六、往届会议回顾

第十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2021年度)

大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学院、(郑州大学)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协办,北京智瑞行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大会以“双碳目标引领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200多位行业主管领导、嘉宾或知名专家参会,10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400多人与会。同期召开了第20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第十八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第十六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第三届混凝土锚固技术学术交流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工作会议。

第九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2016年度)

2016年9月25日至9月28日,第九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成功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举办。本次会议旨在加强高校、科研、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和专业公司等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广。来自全国各高校、企业的260余位老师、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各界人士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各项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会议共收集论文92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

2023年7月20日

 

 

Committee

大会主席

缪昌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吴智深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冯大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理事长、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缪昌文、岳清瑞、刘加平

委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丁一宁、于  滨、马  林、王子明、王少江、王长军、王长祥、王玉银、王  凯、王春光、王景全、王新玲、王震宇、王  霓、韦庆东、仇新刚、孔祥明、卢亦焱、叶  飞、叶  健、叶继红、田安国、田  炜、田  波、田稳苓、史才军、代伟明、包兆鼎、冯力强、冯  健、冯  鹏、朱万旭、朱炳寅、朱海堂、伍  庶、刘文锴、刘永锋、刘军进、刘  钊、刘荣桂、刘彦生、刘艳霞、刘  航、闫东明、安明喆、许曙东、孙  逊、孙振平、纪国晋、贡金鑫、李东彬、李克非、李杰成、李  荣、李俊毅、李祚华、李爱群、李晨光、李智斌、李  霆、杨勇新、束伟农、肖志斌、肖建庄、吴  刚、吴向东、吴红宇、吴转琴、吴  京、邱洪兴、何春凯、余成行、余江滔、邹  宏、冷发光、汪  昕、宋少民、张仁瑜、张今阳、张传建、张宇峰、张红印、张志新、张  君、张  涛、张继文、张  普、张德锋、陆新征、陈改新、陈  松、尚景朕、金伟良、朋改非、周永祥、周  健、郑文忠、孟凡超、孟少平、赵  军、赵羽习、赵志方、赵尚传、赵顺波、胡所亭、胡雪瀛、南建林、咸贵军、种  迅、俞伟根、娄  宇、秦士洪、班新林、钱文勋、徐赵东、徐  栋、徐福江、徐福泉、栾文彬、高丹盈、郭  彤、黄小坤、黄政宇、黄  靖、梅葵花、曹大富、龚永智、盛  平、阎培渝、梁立农、宿  健、彭立新、蒋友宝、蒋正武、蒋金洋、焦  俭、曾  滨、谢正元、谢永江、谢  剑、简  斌、管  钧、谭  军、熊建波、熊朝晖、潘金龙、潘钻峰、潘  毅、薛伟辰、魏  洋、魏超琪

组织委员会

主任:郭彤 冯大斌

副主任:徐福泉 吴京

委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王春林、韦庆东、仇新刚、叶  健、吕清芳、朱万旭、朱  虹、朱海堂、纪国晋、何春凯、汪  昕、宋守坛、张仁瑜、张  雨、张  晋、范圣刚、罗  斌、周永祥、周  臻、班新林、涂永明、梁止水、彭立新、董志强、惠  卓、谢鲁齐、蔡建国、魏超琪

秘书长:吴京 韦庆东

秘书处(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王玉玲、李  霞、张文娇、钱  谊、储  璐

Call for paper

Important date

2023-08-31
Draft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2023-09-07
Final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行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指出,建筑行业要以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为动力,大幅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努力服务于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

因此,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领域先进材料、创新结构、前沿工艺与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的应用,促进科研和教学、设计、生产、施工、检测与质量监督等环节的融合发展,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发展,适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立100周年,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东南大学和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等相关单位承办的22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大会暨第11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第14届全国建设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拟于2023916日至1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

本次大会以“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结构与技术装备的创新发展——低碳、耐久与韧性”为主题,现面向全国相关行业的单位及个人征集论文。经评审遴选后,优秀论文将推荐至《东南大学学报》,其余文章将编纂电子论文集。 欢迎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相关行业的主管领导、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Submission Topics

论文征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材料的创新、应用与展望;

2 纤维材料与纤维混凝土(FRC/ECC/RPC/UHPC/FRP等)的研究进展;

3 预制(预应力)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与结构设计、施工及典型工程案例分享;

4 预应力钢结构的设计、施工与应用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

5 3D打印混凝土材料、技术与施工工艺的创新与展望;

6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锚固的理论与工艺;

7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监测、评估与加固技术;

8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机理、检测与防护、以及全寿命周期评价;

9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标准体系、标准技术和标准规范研讨;

10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相关新仪器、新装备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Guidlines

一、论文要求

稿件无知识产权纠纷;稿件没有在其它正式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投稿论文经学术委员会评审后选用;论文的格式模板见下文或向秘书处索取。论文一律采用WORD格式(2003版本及以上)投稿。

二、论文格式

请选用《东南大学学报》通用投稿格式,具体模板见附件,或向秘书处索要。

三、提交方式

全文通过E-mail提交到会议秘书处;全文应注明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电话(非常重要)、E-mail(非常重要)、单位、通信地址、邮编等)。提交论文时,邮件主题请采用混凝土大会投稿+论文题目格式,论文请以附件形式提交,附件文件以论文题目命名。

四、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3725日;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3810日;

修订稿提交截止日期:2023831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土木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211189

联系人:张雨(18795860365 宋守坛(13605167197

  1. mailcpc_2023@163.com(接收论文摘要、全文)
Submit Comment
Verify Code Change Another
All Comments
Important Date
  • Conference Date

    Sep 16

    2023

    to

    Sep 18

    2023

  • Aug 31 2023

    Draft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

  • Sep 07 2023

    Final Paper Deadline

Sponsored By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
东南大学
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Supported By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华北理工大学
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预应力专业委员会
Contact Information